海外生子

标题: 产后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3-17 10:02
标题: 产后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据统计发现,生活中产后妈妈是很容易患上乳腺炎的,尤其是在生完宝宝后的一个月,发病机会尤其高,所以这个时期的产妇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乳腺炎的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产后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3-17 10:02
  一、排空乳汁

  之所以要排遣空乳汁,这主要是因为乳腺炎疾病多是由乳汁淤积而造成。乳腺炎的病症是因为乳房乳汁淤积,那么要做好排乳工作才能使乳腺炎快点好。可以给乳房做按摩,有利于乳汁分泌和排放,将有问题的乳汁排出来,乳房畅通了自然很快就好了。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3-17 10:02
  二、到医院引流

  一般的出现乳腺炎情况,排空乳汁就会好受很多,如果此时仍无效果,那只能表示说患者的乳腺炎病情较严重,因此需要去医院做引流。如果乳腺炎比较严重的,已经过了10天还没好的,估计已经化脓了,因此要去医院及时引流。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3-17 10:02
  三、吸出乳头

  吸出乳头这主要针对的是有乳头内陷情况的产妇们来说的方法。乳头内陷将阻碍宝宝吸吮乳汁,就会造成乳汁淤积,因此产妇们在进行哺乳前要一定要将乳头吸出来。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3-17 10:03
  四、定时哺乳

  产妇们定时哺乳可有效预防乳腺炎,对于乳腺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一般哺乳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以每边20分钟为宜,如果奶水多的,要挤出来以免淤积成疾。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3-17 10:03
  产妇在生完宝宝之后身体都是非常虚弱的,所以这个时期一定不能够出现任何差错,尤其是要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大家在看过我们对于产后应该如何注意乳腺炎都比较清楚了吧,希望大家一定要谨记避免造成乳腺癌的悲剧。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7-12-13 19:05
先顶~~~再看~~~,好同志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2-7 13:36
写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2-17 18:11
楼主,貌似讲的很高深啊~~~
作者: 忆巷    时间: 2018-6-14 18:37
支持一下  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8-7-12 15:48
好好 学习了 楼主人 确实不错
作者: 路人    时间: 2018-7-17 10:29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 楼主 分享精神!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8-8-27 18:07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8-9-5 00:31
真是 收益 匪浅 感谢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8-10-11 06:45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11-6 14:40
感谢楼主,看帖回帖是美德!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8-11-27 01:45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 念西风    时间: 2020-7-31 05:03
帮帮顶顶!!
作者: 空谷幽兰    时间: 2020-9-10 23:25
感谢楼主 沙发!沙发!
作者: 梦里如初    时间: 2020-10-31 15:28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4-11 17:16
感谢楼主,路过,支持一下啦
作者: 青柠    时间: 2021-4-20 19:46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作者: 一笑奈何    时间: 2021-4-21 09:38
你好楼主,感谢分享~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5-26 12:09
感谢楼主,路过,学习下
作者: 路人    时间: 2021-5-31 13:51
有道理。。。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7-16 20:01
感谢楼主分享,帮顶~帮顶~~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9-9 23:01
感谢楼主,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作者: 空谷幽兰    时间: 2022-1-12 04:13
楼主人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2-5-1 04:10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2-7-15 08:38
楼主 帮你顶下哈!!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3-1-12 13:16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4-9-26 10:14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欢迎光临 海外生子 (http://hwsz.haiwaizhin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