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子
标题:
我与初柚的邂逅
[打印本页]
作者:
苦心孤诣
时间:
2020-4-7 16:47
标题:
我与初柚的邂逅
最近过得十分潦草。
因为有所准备,我是不到一个月知道自己怀了的。当时直到第五周都吃好睡好,亲妈跟我说这孩子安稳,不像我小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就是那种没有孕吐的幸运儿吧!
所以噩梦的到来让我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这样出现。有一天晚上看到饭桌上的米饭莫名恶心,所以只吃了一点,然后嘴里的酸水咕嘟咕嘟就出来了,没过多久就跑到厕所哇地吐了。
第二天早上刚醒就又开始了,酸水是积攒了一晚上,吐了半天“酸辣汤”,硬吃了点东西,没几分钟就恶心的要命,连着胃酸蹭就又上来了,喉咙的火辣辣地疼。
从那以后,厨房味道稍微飘过来一点肚子里就有一股气要往上冲,完全压不下去。完了就是吃啥吐啥,油盐不进,喝水都吐。
我是属于反应很严重那种,无时无刻不在恶心,一天吐的怎么也下不了二十次。晕车知道吧,那种来自身体深处的恶意,我是那的十倍,并且延绵无期,完全看不到头。吐出来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然后就是不到一个月瘦了十斤。医院住了一礼拜,稍微有点缓解一回来就又开始了。
那天绿绿的胆汁都吐出来了,把老公给吓坏了,赶紧逼着我吃饼干,喝牛奶。我算是怕了,哭着说求求你别折磨我了,结果每次都是被硬塞进去点。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医生说那是肚子里啥也没有,要吐只能吐胆汁了。
每天就是嘴里含着姜片,手上勒着手环,胸口一股恶气,有东西冒酸水,没东西干呕。整天头晕目眩,食道像着了火,咽口水都疼。
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就想,哪天挺不住就死了算,可是又怕死又舍不得肚里的宝宝。脑子里不停胡思乱想。平时抱着桶,口水真的是一分钟几小口,几分钟一大口。
持续了将近三个月还算可以,好歹没有给我吐到生不是,比我亲妈强。也是久病成医,摸索出一些规律。
不能害怕吐就不吃了,这是最重要的。越饿越恶心,肚子里有东西才能缓解吐的欲望。并且不吃东西瘦的很快,身子会虚,对孩子不好,我深有感触。
别管啥不能吃,有没有忌讳,能进了肚子里就是好东西。生姜含在嘴里很有用,受不了那个味捆在手腕上也行,不过到时候估计恶心起来就顾不了这么多了,手环是手勒折了也感觉不到效果。
想开点,多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过缓解孕吐的东西,我用了个叫初柚,有个比较熟的医生给推荐的,我觉得挺管用,喝下去肚子里暖乎乎的,把那股酸劲都压下去了,很少会吐出来,关键是还挺好喝的。
成分都是中药,绝对没啥问题,主要是能给宝宝补充营养,自己难受是小事,就怕给孩子吐坏了。
我自己用的缓解孕吐非常有效果,喝了以后能慢慢开始进食,吐的也少了很多,现在我已经六个月了,有时候难受我还是会喝点,推荐准妈妈们也试试。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0-6-16 10:52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楼主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0-7-28 20:35
楼主人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0-8-17 21:59
你好楼主,感谢分享~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0-9-16 05:08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0-10-12 00:18
帮帮顶顶!!
作者:
路人
时间:
2020-12-6 22:21
先顶~~~再看~~~,好同志
作者:
青柠
时间:
2020-12-8 07:20
真是 收益 匪浅 感谢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6-7 14:39
感谢楼主,看帖回帖是美德!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8-8 12:28
感谢楼主 沙发!沙发!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1-11-25 05:29
楼主,貌似讲的很高深啊~~~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1-12-3 20:40
支持一下
楼主
作者:
墨染星辰
时间:
2022-8-23 14:38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2-12-30 22:43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作者:
禁区
时间:
2023-1-14 09:59
感谢楼主,路过,支持一下啦
作者:
小偏执
时间:
2023-1-23 09:53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
勿忘初心
时间:
2023-1-27 00:23
感谢楼主分享,帮顶~帮顶~~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3-9-27 08:19
有道理。。。
作者:
青柠
时间:
2024-8-17 08:32
写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24-9-24 14:37
感谢楼主,路过,学习下
作者:
路人
时间:
2024-9-29 02:56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作者:
青柠
时间:
2024-10-17 23:56
好好 学习了 楼主人 确实不错
欢迎光临 海外生子 (http://hwsz.haiwaizhin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