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子

标题: 导致去美国生孩子拒签的八大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6
标题: 导致去美国生孩子拒签的八大原因
  很多想去美国生孩子的妈妈因为没有拿到美国签证从而导致赴美生子计划终止。大部分的妈妈都认为是自己怀孕或者是想去美国生孩子的原因导致拒签。其实不然,签证绝官不会因为你怀孕而拒绝给你签证。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妈妈的签证被拒呢?下面为去美国生孩子的妈妈总结一下美国大使馆拒签申请人的八大原因: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6
  一、被签证官认为你不诚实(有撒谎,作假的嫌疑)

  在所有拒签原因当中,后果最严重、最应当防范的因撒谎、弄虚作假而导致的拒签。签证官最注重诚信度,一旦你的不诚实被面签官抓到,必定拒签!且这个后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逆转的。

  有些情况下,申请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法提供材料而去另外设计了一份材料,例如待业青年随便找公司开了在职证明,为了签证成功率,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申请人必须要对开在职证明的公司了解清楚,不然当面签官询问工作方面的问题时候毫无头绪,那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比如你在的在职证明是财务,二签证官问您关于这方面情况,那肯定会被拒签!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6
  二、自身条件不过硬

  简而言之,条件太差的申请人就是根本不应该递交申请的,因为这样的申请成功率几乎为零,除了白白申请一次,还留下了一次完全无必要的拒签记录。条件太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在不具条件,将来也难以具备条件。这种条件下应正视现实,考虑其它选择。另一种情况是暂时不具备条件,此时强行递送申请只会预速不达。过一段时间等条件改善了送交签证申请,则可能稳操胜券。一般赴美生子的妈妈们条件都还不错,没有到“不过硬”的那种程度,就算稍微有点不足,不用担心!

  这点主要表现在一些自己去签证或者由旅行社代办的妈妈上面。由于自己不懂怎么包装材料、旅行社太忙没有时间来为您包装,所以造成了这种拒签情况的发生。但是条件确实很差的那也是没有办法(没有工作、没有房产、没有车产、还没有多少存款、…….)。

作者: 颜若熙    时间: 2016-8-12 11:26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7
  三、有移民倾向

  这是导至你拒签最主要的原因,签证官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你有无移民倾向,你会不会去美国后不回去。有没有可能过去占用美国的福利。老美非常害怕你过去美国了不回去,在美国给人家的祖国“添乱”。如果签证官有这方面顾虑的话,拒签是肯定的。如果妈妈们怀孕了自己去签证的话,签证官就会考虑:过去了会不会占用我们医疗资源?有没有风险应对能力?等等……,要想大小签证官的这方面问题,就需要在DS-160和面签上下一点功夫了。这点我们免费视频培训上就有,妈妈可以联系我们培训。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7
  四、资金问题

  签证申请中最常见的拒签原因大概就是资金问题。如果资金有问题,哪怕个人自身条件再好,签证也会受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资金有问题,不是说申请人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够,支付不起美国期间的费用。这里所说的是未能满足使馆的审批要求。这个资金审核很玄妙,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要求不一样。这么多难经验透露一点就是:房产车产没有,只有一个中等收入的人有500W存款肯定是不行的!

作者: 小偏执    时间: 2016-8-12 11:27
先顶~~~再看~~~,好同志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7
  五、主观裁定

  签证审批的标准并不是精确地量化的,因此,相当大一批申请人的条件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完美达标,而是或多或少地有些弱点或瑕疵。对这些所谓的“中间线案子”,也就是可批准可不批准都有道理的申请,美国移民法赋予签证官以很大的斟酌裁定权。签证官有无限大的权利,可以“主观臆断”是否通过。只要签证官对申请人的条件信服,就可以批准;反之可以不批准。这就是为什么大致条件差不多的家庭,有的顺利拿到签证,有的却不那么顺利;有的首次申请被一签证官拒了,下次申请被另一签证官批准的原因。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签证官的一些主观因素而导致拒签,小编做了一个统计。上海的签证官非常看重申请人的精神状态和衣装打扮,北京的签证官看重财力资金问题,成都的签证官看重房产证……当然,这可不是定律,您在这几点上下功夫也可能是白搭,小编只是想告诉大家,签证官的主观判断性高,切各个领取的签证官判断依据都不太一样,认为自己条件不够好的,还是找专业的赴美生子服务机构给您培训一下吧。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7
  六、材料混乱、不全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上不能图省事,但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材料应追求材料清晰充实,更不能杂乱含混、甚至自相矛盾。材料混乱造成的拒签虽然有补救的可能,但处理起来更费斟酌。美国移民局审理案子时历来有喜欢“薄案子”的行规,厚重的一堆材料影响签证官的审批速度和工作乐趣。也有申请人递交的材料比较明晰明了,但很多申请明显材料不全。厚重的材料,也会让签证官认为你“不择手段”想获得签证。所以能精简还是精简,但是几项主要的一样都不能少,只是不能重复,比如:拿上十个不同版本的全家福、早已发霉的小学毕业证。

  材料不全并不是条件不具备,而往往是在签证准备过程中的功课没做好、没做到位。由于美国签证申请多数情况下都是“纸上谈兵”,很少面谈,所以签证官只能从书面上“认识”一位申请人。如果材料不全,意味着无法了解去美国生孩子申请人的“全貌”,难下判断,拒签就毫不奇怪了。由材料不全导致的拒签是相当冤枉的:明明条件具备,却未充分反映,而且还给下次申请增加了难度。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8
  七、难以核实

  美国使馆的签证拒签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收到的大量虚假材料的反感和防范。为此,使馆设立了专门的假案调查组,重点核查有疑点的申请材料和随机抽查一般性的申请材料。专家介绍,这一举措近年来成果斐然,有效地遏制了假材料的泛滥,但每年仍会向几百个被核实材料虚假的申请人发出“黑名单”信,拒签后两年内将其列为美国“不接受”的人。所以一般建议都用真实的材料。

作者: 墨染星辰    时间: 2016-8-12 11:28
感谢楼主分享,帮顶~帮顶~~
作者: 风铃    时间: 2016-8-12 11:28
  八、审理疏忽

  签证官的工作枯燥繁忙,每天对着一堆真假难辨的材料,平均审理每个案子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工作压力同样很大。疏忽偶有发生。对申请人来说,因审理疏忽而导致的拒签称得上是“不可抗力”。处理这类拒签案的挑战是:由于拒签信上所标注的拒签原因通常都非常笼统,要想正确判断是什么了造成了拒签,需要熟悉程序、吃透材料和相当经验,必要时可向美国移民局调看审理笔录。这个就是传说中的运气,这种情况一般个人签证和旅行社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因为妈妈们经验不足。旅行社呢,有时候你的材料可能在旅行社时候“运气”就用完了,还指望他们能专门有方案避开这个?当然,这个也不是不可以避免。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7-9-5 11:49
支持一下  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7-10-11 10:32
感谢楼主,看帖回帖是美德!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8-8-10 16:19
你好楼主,感谢分享~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8-11 14:25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作者: 路人    时间: 2018-8-30 17:15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8-31 00:44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 楼主 分享精神!
作者: 乱了心    时间: 2018-8-31 15:34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楼主
作者: 路人    时间: 2018-8-31 17:30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8-8-31 19:34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9-9 10:41
楼主人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10-6 14:14
感谢楼主,路过,学习下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8-10-13 11:09
感谢楼主 沙发!沙发!
作者: 勿忘初心    时间: 2018-10-19 15:45
感谢楼主,路过,支持一下啦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8-12-1 06:48
好好 学习了 楼主人 确实不错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9-3-5 21:57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9-3-6 05:45
感谢楼主,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9-3-17 13:41
帮帮顶顶!!
作者: 空谷幽兰    时间: 2019-4-29 07:48
有道理。。。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9-5-31 17:10
楼主,貌似讲的很高深啊~~~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9-11-11 03:53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作者: 青柠    时间: 2020-2-8 12:44
写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忆巷    时间: 2020-4-25 16:26
真是 收益 匪浅 感谢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0-10-29 20:54
楼主 帮你顶下哈!!




欢迎光临 海外生子 (http://hwsz.haiwaizhin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