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子

标题: 高质优价,梨花渡成百万同袍第一套汉服 [打印本页]

作者: 冰冻凉泉    时间: 2019-4-21 14:32
标题: 高质优价,梨花渡成百万同袍第一套汉服
  曾几何时,汉服在网络上、校园里、动漫节上十分风靡。年轻元气的面孔穿上古韵优雅的服饰,碰撞出的时代之美,让人过目难忘。日前,国内原创汉服品牌梨花渡被指定为2019年汉服广东花朝节合作汉服商家,让汉服穿越千年,再次萌新。

  梨花渡,在同袍中享有盛名的原创汉服品牌,创立五年间一直致力于传统制式的汉服原创设计与制造,其精致的做工、大众化的价格,使其在汉服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服,自古老的文明中而来,但现代人对中华灿烂服饰文化不能只有赞叹,还可以体验--正因如此,梨花渡品牌立志让汉服融入生活,设计制造出现代人也能穿出去的汉服。

  

  众所周知,服饰流行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生活化和实用性,二是体现美感。为了让汉服为更多人所接受,梨花渡坚持“设计新颖,款式多样,做工精细,价格亲民”的产品制作原则。在遵循汉服传统版型的基础上,为原创汉服注入新颖的主题元素,注入新的灵魂,使最终成品时尚与传统相结合,实用性与美感两相宜。

  去年底,因品牌频频被侵权,梨花渡无奈之下由原品牌名“国色芳华”更为现名。在此期间,梨花渡并未错过高速发展,以逐年攀升的销量和150多万的店铺关注量,破除了“汉服不日常,日常不汉服”的偏见,让高质优价的汉服为更多人所接受。梨花渡也因此成了众多年轻同袍第一套汉服的首选品牌,更被冠以“良心店铺”的美誉。

  梨花渡对汉服的“执念”,是以原创设计为本,让传承千年的汉服经典再现。如今,梨花渡是新一代网络红人、动漫、网络歌手、各地汉服文化推广社团的首选汉服合作商之一。漫步在一二线城市街道上,你或许能看到不少身着梨花渡新一季汉服的年轻人。这就是梨花渡对汉服大众化的巨大助推力。

  在优秀汉文化推广上,梨花渡可谓不遗余力。除了以大规模生产和现货销售模式打通汉服和消费者之间的任督二脉,梨花渡还主导设立了“梨花渡汉服文化馆”,2019年以来不定期举办雅集活动,活动期间全国同袍和梨花渡“花粉”汇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汉服文化。此外,梨花渡还开展高校汉服社团合作,以汉服为起点,线上线下大力推广优秀传统汉文化的发展。

  

  原创设计,价格亲民,精良做工,由资深汉服同袍创立的梨花渡品牌,正以复兴汉文化为己任,风雨兼程,初心不改,让汉服在华夏大地再次流行起来。

  “渡传统之礼,遇生活之美”,是梨花渡推崇的理念,梨花渡以汉服为载体,推广汉服文化,让传统之礼得以延续。梨花渡,不仅是优质大众汉服的供应商,更是汉文化的有力传播者。梨花渡和百万同袍将以更自信的姿态、更包容的心胸,共同推动汉服的大众化和日常化,让穿汉服不再需要理由。

  

作者: 心劫    时间: 2019-4-22 02:30
写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9-4-22 02:30
感谢楼主分享,帮顶~帮顶~~
作者: 勿忘初心    时间: 2019-4-22 02:30
支持一下  楼主
作者: 寂寞如风    时间: 2019-4-22 02:30
感谢楼主,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作者: 乱了心    时间: 2019-4-22 02:30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9-5-18 13:53
感谢楼主 沙发!沙发!
作者: 青柠    时间: 2019-5-22 04:24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作者: 捂风挽笑    时间: 2019-9-19 15:40
好好 学习了 楼主人 确实不错
作者: 念西风    时间: 2019-11-24 12:32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作者: 青柠    时间: 2020-2-13 10:08
先顶~~~再看~~~,好同志
作者: 冷雨轩    时间: 2020-2-13 12:30
感谢楼主,路过,学习下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0-2-13 21:44
楼主人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0-2-25 10:51
楼主 帮你顶下哈!!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0-3-24 16:27
真是 收益 匪浅 感谢楼主
作者: 旧梦人    时间: 2021-2-22 02:53
感谢楼主,路过,支持一下啦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2-3-12 23:05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楼主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3-12-22 17:48
帮帮顶顶!!
作者: 心劫    时间: 2023-12-29 01:29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 楼主 分享精神!




欢迎光临 海外生子 (http://hwsz.haiwaizhin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