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12年级同学来说,ED申请时标化成绩就只有托福成绩(以及现有的SAT成绩),如果对现有SAT成绩非常不满意或没有SAT成绩,一定要报考12月考试以赶上RD申请。对于其他年级的同学,要考虑的也只能是今年12月以及明年的考试,可考试次数减少了,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 客观条件我们无法把控,能把控的只有自己的心态,以及持续的努力。 稳定心态,持续备考托福和SAT。 备考标准化考试时,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会焦躁,比如家长们会问: 做了这么多题,为什么我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呢? 虽然都经历过学习过程,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对学习的本质认识不清,学习本质上,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比如,在帮助学生们备考托福和SAT时,我们会多次进行模考,这时候就会发现学生和家长们对模考分数非常敏感,分数高了特别高兴,分数低了就很沮丧,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而且认为模考就该是一次比一次分数要高才合理。 这就是对模考的作用认识不清,模考的目的不是追求成绩,它的作用是适应考试节奏、发现备考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解决方案。模考非常类似体育比赛里的热身赛,有些足球队在热身赛时可能成绩惨不忍睹,但只要他们稳定心态,充分认识到热身的目的是锻炼球员、演练阵容、发现问题,也有可能最终成为冠军。 我们以一位同学备考托福的模考成绩为例: 这位同学当年9月初入高一时同时开始学习托福,第一次模考分数总分55分(托福满分120分),这是个很低的成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次年3月首考托福,3月13日出分111分,非常优秀的成绩。 但是只看结果会忽略掉很多重要的东西,我们再来看学习过程,这位同学从9月至12月仅模考4次,一个月一次,这是在持续学习,各科分别参加周末课程,平时做少量作业。 然后到了12月底学校课业、考试加重,学习托福优先级靠后。 然后次年1月寒假开始,课程加量、模考增加,1月中旬至2月底,几乎每隔一天模考一次,一直到3月开学,连续模考15次。 但是,这15次模考,分数几乎都集中在90分上下,始终没有突破100分大关,当2月29日达到96分时,信心满满时却在下一次模考中回落到了91分。 谁能想到在3月13日第一次真正考试时取得了111分的好成绩!从来没有突破过100分,竟然一下子到了111,是不是最后一周获得了什么秘籍呢? 当然并非如此。这位同学一直保持心态稳定,虽然每次模考成绩出来后心情都稍有波动,但是会立刻调整心态,仔细分析模考题目,稳扎稳打,终于实现了质变飞跃! 量变过程里我们是看不出明显变化的,但这不代表这个过程没有用,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这位同学的SAT备考也是一样过程,首考SAT 1400多分,次考超过1500分大关,最后入读了美国名校西北大学。 很多同学备考时成绩跳跃性可能更大,但是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稳定心态,家长们也不要过于关注模考成绩而给孩子增加无谓的压力。 但是我们如何分清究竟是在“无效备考”还是“量变积累”呢?“无效备考”是指花了很多无用功,但是实力并没有提升,看似花了很多时间也很努力,但是方法错了,并不是“量变积累”,成绩最终不会起变化。 这里拿SAT阅读备考为例,讲几条判断标准: 1. 是否有模考后的考题分析? 有些同学喜欢疯狂刷题,但是刷过之后大略看一下答案,对照下觉得答案确实比自己选的有道理,就算作分析了。这么做当然是不行的,考后分析做得好不好,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模考当时没读懂的文章是否逐字逐句重读了呢? 所有文章的生词都查了吗?写到生词本子上了吗? 由题干能定位到文章具体哪个位置呢? 答案是如何与文章信息对应起来的? 错项的合理性是什么呢?又为什么错了呢? 为了做这些分析,需要准备单独的分析本子,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这个习惯。 2. 是如何理解生词的呢? 有些同学分析时喜欢先用荧光笔将生词标记出来,然后拿出词典,一个接一个查阅。这样做虽然也不错,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语境,不可取。比如prescription这一单词,有的同学标记了之后查到“处方(药)”这一释义,然而回看语境,发现跟医药完全无关,其实该取“惯例”这一释义才合适。 建议同学们在分析时,先不要标记生词,也先不要立刻翻词典。先猜测词意,猜测过程正是理解语境的过程,多用语境猜词能提升理解力。猜测之后再查词典确认,只有完全猜不到的才直接查词典,然后把这些生词汇总到生词本上,便于背诵,便于不断复习。 3. 是否分析了长句子的结构? SAT阅读中的科学类文章里较少见到长难句,但是小说,尤其政论文章就极多长难句,每见到一个,我们都需要详细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这对理解句子本身以及句子的逻辑关系都有很大帮助。 这也要记录到单独的本子上,不断重看分析。当我们在备考很迷茫不知方向时,就把长难句拿出来做语法分析。 4. 是否做了横向比对分析? 做了3套题左右,就要把这3套题目里的同类文章汇总在一起,比对分析,思考文章结构的共性。比如“实验类文章”,一定有实验目的、实验假想、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控制变量、他人评价,等等这些共性的特点。 以上这些分析,都要汇总到单独的本子上,家长们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这种好习惯。不论备考托福,还是备考SAT,或者其他考试,只要我们持续在做这些“量变积累”,就不要过于关注一时的模考成绩得失,慢慢等待就会看到分数的跃升。 很多北京新东方同学现在都向老师们表达了焦虑情绪,疫情以及各国政策造成的客观环境导致了同学们心绪不宁。我们要问自己一个关键问题: 我是否一定会去留学? 只要坚定了去留学的念头,那么就要平稳心态,有条不紊地准备留学所需的一切。好好备考托福和SAT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