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烤鸭经常会在纸笔考试和机考之间犹豫,题目难度是否一致?考场情况如何等等。
目前因为疫-情影响,对比纸笔考点来说,机考考点开放的更多,时间也更灵活,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最近,北京新东方雅思老师孙老师亲身参加了一场北京机考,为大家整理了最新的考点情况以及考试回忆,来看看吧。
考点情况
考点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
亮马河大厦办公楼1座14层
注意事项
1、地铁亮马桥站下车需要走15分钟才可以到亮马河大厦,同学们一定要早出门;
2、考点在大厦一座14楼,一层有一个便利店和星巴克,早到的同学可以坐一坐,临-阵-磨qiang,因为上14楼只能干等着;
3、14楼洗手间是一个迷你型的,经常会排队,所以可以在一楼去一次洗-手间再上去。
考场信息
1、监考老师是三个中国大叔(一个外面两个在里面),口语考官也都是外国白人大叔(至少三个),去洗手间会碰到,都很nice。
2、考试过程中会有不间断的类似垃圾车轰-鸣-声,会让人有点烦躁,考阅读的时候可以把耳机带上,减少噪音。
考试设备
1、听力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大耳机,比很多大学考点的耳机舒服太多了;
2、机考界面一开始有调字体大小的环节,建议用extra large,大家普遍反映standard太小,看着费劲;
3、键盘有点涩,打起来有点费力,建议打字慢的同学,买一个便宜点的键盘好好练一下;
4、机考界面和笔考的做题形式差异很大,尤其是听力和阅读的配对题,建议没有考过的同学们一定上雅思喵上好好体验一下,否则会懵。
考试回忆
听力
P1 订酒店(填空x10)
P2 旅游项目介绍(单选x4+配对x6)
P3 选课(单选x5+配对x5)
P4 英国的野生动物(填空x10)
划重点
1、听力的预读时间会不足,尤其是选择题,还不能做记录,听力短板的同学要多多练习听前预读技巧;
2、听力结束放音后只有两分钟检查答案,只能检查有没有题漏掉,几乎没有时间检查拼写,所以要求拼写又快又好。
阅读
P1——机器人发展:
段落配对题x6
summary填空x4
填空x3
P2——新西兰人爱创业:
List of headingx7
单选x4
填空x3
P3——格林童话发展历程:
判断x5
人名配对x3
summary 填空x6
划重点
1、时间分配:每篇文章(尤其是前两篇),一定要控-制在17-18分钟内完成,因为最后一篇可能会变态难,否则会崩盘;
2、阅读考场的是时间分配是王道,要把宝贵的时间留给自己有把握的题目上,剩下那些难的,同时便于蒙的题目。
写作
Task 1 表格题:
1999 / 2009 澳洲游客去六个不同国家旅游的数字
(New Zealand, Fuji, Thailand, USA, UK, China)
类似于真题4这个题:
思路
开头段:题目改写
主体段1:描述1999年的情况,比如:新西兰最受澳洲人欢迎,去中国游客数量最少;
主体段2:描述各个国家的动态变化,比如:中国游客增长最快,美国游客增长最慢。
结尾段:如果前文已概括(Overview),这一段可以省略。
Task 2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overweight is a serious problem. Some people think the solution is to increase the price of fattening food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思路
开头段:背景铺垫、题目改写、观点(不同意)
主体段1:人们选择发胖食物是因为价格便宜,而且都是低收入家庭,提高价格不会解决问题,会让他们生活更苦。
主体段2:人们选择发胖食物,是因为健康食物贵,解决方案是可以让健康食物便宜下来;
主体段3:还可以提升人们健康意识,让他们自己选择放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结尾段:承认提高价格短期会有用,但长期看,还是要降低健康食品的价格和改变人们的观念。
划重点
1、根据考场上的观察,周围很多同学都没有写完(其实题目很简单),时间一到,界面就瞬间关闭,只能干瞪眼。所以,写作备考一定要增加“时间压力”训练,否则考场中跟本写不完。
2、机考对于写作薄弱的同学是非常适合的,非常便于“编辑、修改、插入等”操-作,还可以自动计算字数,大大缓解字数焦虑。
口语
P1:
Name / work / hometown
Picnic / outside picnic / when I was a kid
P2:
Describe a place in another country you want to work for a short time
P3:
The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to working in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What about children to work abroad?
Should foreign countries know the local culture?